《黎》的组词大全100个

黎丘丈人、 黎丘鬼、 黎人、 黎众、 黎伯、 黎俗、 黎元、 黎元洪(1864-1928)、 黎兜鍪、 黎农、 黎刀、 黎单、 黎司直、 黎园子弟、 黎地、 黎女、 黎孑、 黎家、 黎山、 黎山老姆、 黎巴嫩、 黎布、 黎幔、 黎幕、 黎庶、 黎庶涂炭、 黎弓、 黎彦、 黎户、 黎族、 黎旦、 黎旭、 黎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黎明的河边、 黎服、 黎朦、 黎朦子、 黎杖、 黎檬子、 黎歌、 黎母国、 黎母山、 黎毯、 黎民、 黎氓、 黎汝清(1928- )、 黎涡、 黎湛铁路、 黎烝、 黎焌、 黎然、 黎物、 黎献、 黎玄、 黎甿、 黎瘼、 黎祁、 黎緑、 黎老、 黎苗、 黎萌、 黎蒸、 黎装、 黎豆、 黎赤、 黎邑、 黎锦、 黎锦晖(1891-1967)、 黎长、 黎饭、 黎饰、 黎首、 黎黄、 黎黑、 黎黔

呵黎勒、 哥斯达黎加、 巴黎公社、 巴黎和会、 巴黎圣母院、 巴黎大学、 巴黎子、 巴黎绿、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波多黎各岛、 消黎花、 的黎波里、 花黎胡哨、 苏黎世、 苏黎世工业大学、 蛤黎酱、 诃黎勒、 遗黎故老、 阿黎耶识

九黎、 任黎、 伽黎、 兆黎、 冻黎、 匠黎、 孑黎、 巴黎、 庶黎、 悬黎、 昌黎、 查黎、 楚悬黎、 楚黎、 残黎、 民黎、 波黎、 洞黎、 渠黎、 灾黎、 焌黎、 狐黎、 玄黎、 生黎、 甿黎、 疲黎、 祝黎、 穷黎、 突黎、 终黎、 羣黎、 芭黎、 苍黎、 萌黎、 蒸黎、 贫黎、 边黎、 远黎、 迦黎、 遗黎、 重黎、 阇黎、 阿阇黎、 阿黎、 韩昌黎、 颇黎、 饤坐黎、 饥黎、 黔黎

黎的拼音:lí,阳平调,声母为l,韵母为í。

黎的繁体字:黎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黎的部首:黍部。

黎的笔画:15画;黎字繁体字多少画:15画;黎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5画。

黎的笔顺:黎的笔画顺序为ノ一丨ノ丶ノフノノ丶丨丶一ノ丶ノ一一ノノノフノノノ一ノ一ノノ,书写为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撇、撇、点、竖、点、横、撇、点、撇、横、横、撇、撇、撇、横撇、撇、撇、撇、横、撇、横、撇、撇。

黎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黎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黎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90002人次

黎字取名的寓意:寓指沉稳、博学、生机勃勃之意。

黎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金黎鼎盛、朝气蓬勃之意。

黎字取名的含义:黎字含义为众多、比及、等到、成熟之义。

好听的带黎的名字:

黎烽、 黎黎、 丽黎、 文黎、 黎敏、 柯黎、 黎杰、 丹黎

黎拼音    黎部首 黍 黎笔画 15 注音 ㄌㄧˊ    繁体字 黎 部首笔画 12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撇横竖撇捺撇折撇撇捺竖捺横撇捺 黎的意思、基本信息 黎五笔86:TQTI 黎五笔98:TQTI 五行:火 UniCode:U+9ECE 四角号码:27909 仓颉:HHOE GBK编码:C0E8 规范汉字:3262 黎的解释


lí   ㄌㄧˊ
◎ 众,众多:黎民。黎庶。
◎ 古通“黧”,黑色。
◎ 古国名。
◎ 姓。

英文翻译


multitude

黎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í 
〈词性:形〉
(1)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2) 假借为“齐”。众多,数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诗·大雅·桑柔》
黎,众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众也。”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礼记·大学》。注:“众也。”
觉悟黎烝。——《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3) 颜色黑中带黄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释名》
今王播弃黎老。——《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
厥土青黎。——《书·禹贡》
面目黎黑。——司马迁《史记》
(4) 老,年纪大。通“梨”、“耆” [old]
黎,老也。——《方言十二》
(5) 又如:黎老(老人)
词性变化
lí 
〈词性:动〉
(1) 粘 [stick]。古时用黍米打糨子,用来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谓之黎。——宋· 罗愿《尔雅翼》
(2) 比及,等到 [till;when;by the time]
黎明,围宛城三匝。——《史记·高祖本纪》
lí 
〈词性:名〉
(1) 古诸侯国名 [Li state],在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
黎侯寓于 卫。——《诗·邶风·式微》
(2) 少数民族名,住在海南岛 [Li nationality]。如: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单(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
(3) 姓

黎的汉语字典

[①][lí]
[《廣韻》郎奚切,平齊,來。]
亦作“菞1”。
(1)众,众多。
(2)黎民,民众。
(3)黑色。后作“黧”。
(4)迟缓,缓慢。
(5)比及,及至。参见“黎明”。
(6)古高辛氏、颛顼氏的火官。即火神,亦谓阴官。
(7)通“藜”。
(8)通“梨”。
(9)通“犂”。参见“黎然”。
(10)古国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境。
(11)古地名。黎阳的简称。汉置县,属魏郡。
(12)中国少数民族名。多居于海南省。
(13)指黎母山。
(14)姓。

音韵参考

[上古音]:脂部来母,lyei
[广 韵]:郎奚切,上平12齊,lí,蟹開四平齊來
[平水韵]:上平八齐
[粤 语]:lai4
[闽南语]:le5

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黍字部】 黎;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517第28(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憐題切,音藜。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同。 黎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